400 991 0880
正睿咨詢集團
免費電話:400 991 0880
專家熱線:13922129159
(微信同號)
固定電話:020-89883566
電子郵箱:zrtg888@163.com
總部地址: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068號(廣交會)中洲中心北塔20樓
審時度勢、判斷正確和決策果敢,是企業成功進行戰略轉型的必要前提。而如何判斷產業升級、技術創新和競爭格局的變化,則與企業所處的具體行業有關。本文主要講解企業戰略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
1.戰略轉型必須抓住時機
市場競爭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,產業轉換如同一輪缺乏先兆的海嘯。
無疑,戰略轉型必須抓住時機、當機立斷,否則難免淪為被動轉型的犧牲品。
從企業生命周期曲線(如圖4-1)來看,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,對戰略轉型的要求是不同的。
?。?)初創期企業。
該類企業一般不存在戰略轉型問題,除非是最初選錯了業務領域和發展方向。當然,企業創業難免有一定的“試錯”期;即使進行戰略轉型,小企業也往往“船小好掉頭”。
(2)成長期企業。
成長期的企業處于高歌猛進狀態,說明戰略定位清晰、資源整合得當。需要提醒的是,所謂“人無遠慮、必有近憂”,企業只有高瞻遠矚,方能及時開創“藍?!薄?
一般來講,處于該階段的企業應當高度關注市場競爭格局變化與產業發展動態,未雨綢繆地提前謀劃,甚至對新的利潤增長點或新興產業進行“孵化”。
?。?)成熟期企業。
從表面上來講,處于成熟期的企業往往成長性不足,其原因或者是產業邊界過窄需要積極拓寬,或者是產業結構變化有待主動升級。換言之,企業如果能夠積極不斷地提升戰略定位、優化產業或業務結構,就可以永葆青春而與衰老“絕緣”。
通用電氣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,不論是韋爾奇時代的“行業數一數二”競爭定位原則,還是伊梅爾特時代的“高增長、高回報”產業選擇鐵律,均旨在使企業充滿活力。
?。?)衰退期企業。
進入衰退期的企業,往往已是方向不明進退失據、資源配置捉襟見肘,更可怕的是團隊協作人心渙散,此時的被動轉型自然成功概率不高。
2.戰略轉型必須有所取舍
定位就是取舍,而戰略轉型實際上是重新定位,因而取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,難度也更大。
不論是西門子賣掉曾經的“鎮宅之寶”電信業務,斥巨資收購著名的醫療診斷公司;還是飛利浦出售賴以成名的半導體及消費電子產業,集中資源向照明和醫療設備領域傾斜,都說明企業很難有足夠充裕的資源支撐,使其能夠左右開弓、首尾兼顧。否則,企業也就不成其為轉型,而是業務拓展、多元化發展了。
不難理解,企業要舍棄的業務一般具有如下特征:市場競爭過于激烈,前景不明;企業自身競爭力明顯弱化,且市場地位和份額持續下滑。
而企業要擴張或進取的領域往往是:市場高速成長,行業前景光明;企業自身具有相當的業務基礎與核心能力,或擁有可供并購的雄厚資源及整合能力。
3.戰略轉型必須堅定不移
主動的戰略轉型始于高瞻遠矚、結構調整,此時企業一般可以長袖善舞、游刃有余。被動轉型往往始于市場地位和經營效益下滑之際,轉型之初的陣痛可能會加劇企業的業績下滑,甚至帶來明顯的虧損(增加),這實際上正是轉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。
也正因為戰略轉型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,因而轉型的決策一旦做出,就必須百折不撓、堅定不移。戰略就是堅持,既然轉型是戰略管理中的高難度動作,那么戰略轉型必須是系統籌劃、逐步實施,否則就容易演變成“大潰敗”。
4.戰略轉型必須系統整合
如同當年紅軍長征一樣,戰略轉型必須立足長遠,進行全方位、系統化地戰略轉移,企業的各類資源需要同步重組、相互匹配,包括人力資源的優化(裁減分流)、財金資源的重組(出售與購并)、信息資源的再造(流程設計與網絡重構),還有企業文化的轉型(理念轉換與標識更換),如此等等。
為什么企業戰略在實踐中往往難以落地?關鍵就在于缺乏相應組織平臺的打造和支撐。不論是戰略定位還是戰略轉型,沒有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就難以實施有效的資源配置。
美的集團之成功轉型,就離不開組織變革的強力支撐:首先是直線職能制支撐白色家電業務;隨后九大事業部制推動“小家電王國”成型,到隨后成立的集團采購中心、實行事業本部制;最后為了專業化經營、整體上市而將地產業務剝離,美的集團開啟了“事業部制+控股制”時代。
一般來說,要成就一家“世界500強”企業,往往需要數十年、甚至上百年時間。深圳正威國際集團僅用18年時間就躋身“500強”,而且所從事的恰恰是傳統制造業。
以上就是正睿咨詢整理企業戰略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的相關內容,正睿咨詢戰略管理系統經過18年實戰 經驗,已為全國近1000多家企業實現全面戰略轉型管理升級的深度變革。
上一篇:戰略目標的動態管理
下一篇:戰略定位的前提:尋找目標
關注正睿官方微信,獲取更多企業管理實戰經驗
預約專家上門診斷服務
正睿咨詢官方視頻號
金濤說管理視頻號
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廣州正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:網站部分素材來源于互聯網,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刪除。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1254號 粵ICP備13009175號 站點地圖